夏季是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
具有气候炎热的特点,
故而人们在夏季需佩戴草帽
以达到遮阳、防紫外线的目的。
草帽一般是指用水草、席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的帽子,帽檐比较宽,可用来遮雨、遮阳,休息时还可将衣物放于帽中,以防沾染尘土。草帽被沿用了数百年,是广大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象征,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让少年儿童认知关于帽子的传统文化知识,9月4日,海州区图书馆走进浦南镇郎墩小学举办了一场“手绘草帽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了解更多夏天知识的同时对草帽文化亦有所认识。


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首先向少儿读者讲解了夏天的相关知识。中国夏季从立夏(每年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将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称为夏季。同时从气候、户外运动、饮食文化等多方面介绍夏季,使大家对夏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孩子们对夏季知识有基础了解后,志愿者适时引入活动主题,不仅对草帽的用途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而且还就此类知识进行了有奖问答活动,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作答,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的******一环便是绘制草帽。老师们将事先准备好的草帽分发下去,由参与活动的三年级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有关夏天的记忆,共同用画笔在草帽上创作,绘制一顶独属于自己的草帽。

此次活动从独特的方面展现了夏季文化和传统草帽知识,丰富少儿读者课外生活的同时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动手能力,学习了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